2025年1月16日,颖泰生物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1月15日接待民生证券、松熙资产、大成基金3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颖泰生物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4人,为财务负责人杨玉松,证券事务代表樊雅荣,制剂业务负责人廖永,市场登记负责人茹李军。调研接待地点为线上调研。
据了解,颖泰生物在农化行业面临“一证一品”和“原药溯源”政策的推行,这些政策旨在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管理,推动行业集中化和规模化。公司凭借市场准入和渠道建设优势,将抓住市场机遇,发挥先发优势,积极地推进市场拓展。同时,公司将加强内部生产规范性管理,提升生产管理透明度,增强花了钱的人公司产品的信任度。
公司制剂业务销售情况显示,2024年原药销售量和产能利用率较2023年有所提升,制剂产品内销增速明显,外销增速相对放缓。内销制剂销售金额占比高于外销制剂,但由于农化市场低迷、产能过剩,产品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外销制剂主要面向工业客户,受行业产能释放影响,客户下单频率和订单金额发生明显的变化,销售增速放缓。
公司目前在建项目受市场变化影响,项目建设审核趋严,项目筛选考虑市场和行业变化趋势。公司项目采用分批次进行投产,并根据项目进展及市场变动情况进行适时调整。2024年整体在建工程处于收尾阶段,主要项目布局在杭州颖泰、上虞颖泰和常隆农化三家工厂,所有项目均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农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公司将对内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效率;对外资产优化,谨慎投资,维稳现金流。公司将通过技术提升、品质管理、客户需求深度挖掘等方式努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克服当前困难,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推动企业加速恢复,重新步入稳健提升的良性发展中来。
回复:“一证一品”政策是基于农化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监管难度大等背景下推出的,其目的是为了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管理、让农化行业走向集中化和规模化。“一证一品”政策的推行将导致市场上的农药产品大量锐减,有利于推动农药企业聚焦产品研发,倒逼农资渠道商强化内功,提升产品推广和技术服务能力,以此吸引优质厂家和优质产品。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一证一品”政策的推行将对农化市场的产品优化、企业升级及渠道运营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公司在市场准入和渠道建设方面有一定优势,未来“一证一品”政策的实施将推动有技术优势和证件优势的农药企业获得更大发展,公司将努力抓住市场机遇,发挥先发优势,积极推进市场拓展,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2024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明确提到农药产品的标签上要标注使用的原药企业登记证号和企业信息,这意味着每款产品从原药企业到生产厂家再到经营门店,每个环节均可实现追溯。“原药溯源”政策的提出旨在打击农化市场上存在的地下工厂等不合规厂商,加强监管对原药生产和制剂产品的全流程管控,减少不合规工厂对国内农药市场体系的冲击。同时,“原药溯源”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把控原药质量,虽然增加了质量控制的成本和难度,但也促使企业提升整体产品质量。
公司坚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进行规范生产,未来若“原药溯源”政策推行,将会推动公司进一步加强内部生产规范性管理,提升公司生产管理透明度,增强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度。
公司产品类别丰富,包括原药中间体及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制剂产品。2024年,公司原药销售量和产能利用率较2023年有所提升,制剂产品内销增速比较明显,外销增速相对放缓。从销售金额来看,内销制剂销售金额占比高于外销制剂。
国内制剂目前采用的是费用化管理模式,2024年国内制剂销售量增速明显,但受整体农化市场低迷、产能过剩的影响,农化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品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尤其是除草剂价格的大幅下滑,导致2024年内销制剂销售额增速不及其销量增速。
公司外销制剂主要面向工业客户,代加工产品以客户定制为主,同时公司拥有自有品牌,主要销往拉美市场。受农化行业产能释放影响,客户下单频率和下单金额发生变化,客户下单频率下降且订单金额减少,加速暴露了行业供应链过剩的问题。尽管公司同时拥有自有品牌和联合登记的合作产品,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供给侧影响的冲击,销售增速放缓,产品价格在较低位徘徊。
受农化行业市场变化较快影响,目前公司内部项目建设审核趋严,项目筛选会在评估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同时综合考虑市场和行业变化趋势,在投资建设方面非常谨慎。同时,公司项目采用分批次进行投产,并根据项目进展及市场变化情况做适时调整。截至目前,公司2024年整体在建工程处于收尾阶段,主要项目布局在杭州颖泰、上虞颖泰和常隆农化三家工厂,目前所有项目均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农化行业在经历漫长的去库存时期后,渠道客户不愿意再恢复到过去的库存机制,低库存水平成为常态,加之国内产能冲击,供应过剩使得目前农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同业公司大都在采用价格战策略维持生存,这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行业整体的盈利空间。行业低迷状况预计会维持一段时间,2025年市场回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去产能的情况。在目前行业发展比较艰难的阶段,公司的应对措施关键在于对内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效率;对外资产优化,谨慎投资,维稳现金流。此外,公司将通过技术提升、品质管理、客户的真实需求深度挖掘等方式努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信心克服当前困难,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推动企业加速恢复,重新步入稳健提升的良性发展中来。